為了健康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些為身體進補的常識,對于身處特殊時期的準媽媽們來說,進補更是非常必要的,而且進補中有很多的原則和方法需要遵守,對于通常我們發現的孕期進補的錯誤,我們給出大家以下建議。
盲目補鈣和魚肝油有哪些后果
有些準媽媽在各種書上看到在孕期要補鈣和魚肝油,說是補鈣和魚肝油是為了使寶寶健康活潑,所以就盲目地大量服用魚肝油和鈣質食品。其實,準媽媽大量補鈣的做法是不對的,長期大量食用魚肝油和鈣質食品,可能會對準媽媽以及體內寶寶的生長產生不良的影響,可能會引起:
準媽媽食欲減退、皮膚發癢、毛發脫落、眼球突出,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維生素C代謝障礙等。
如果準媽媽血中鈣濃度過高,會出現肌肉軟弱無力、嘔吐和心律失常等。
寶寶的牙濾泡會在宮內過早鈣化而萌出。
因此,準媽媽不要隨意服用過量魚肝油和鈣制劑,在孕期補鈣的時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,特別是在孕期如果因治病需要服用,更應該按醫囑服用。
媽媽使勁吃,超重嬰兒多
專家指出,巨嬰不僅給產婦分娩造成一定困難,還可能出現新生兒并發癥增多、嬰兒發育異常等一系列問題。
據了解,今年以來該院接受產婦分娩404例,其中4000克以上的巨大兒占10.9%;7月份占20%以上,而孕婦營養過剩是產生巨大兒的主要原因。蘇州市消化營養研究中心主任醫師王毓明說,孕婦營養過剩的主要原因是攝入蛋白質過多,熱卡過量。國外研究表明,懷孕后半期每天攝入量以“四個一”為佳:雞蛋一只、牛奶一杯、糧食一斤、新鮮果蔬一斤。王毓明說,國內外營養專家均不主張孕婦過多攝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。適當多吃點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,不僅是自身和胎兒營養所需,而且可防新生兒畸形。
營養專家特別提醒說,從長遠來看,小兒先天性肥胖可能引發脂肪肝、糖尿病及內分泌代謝失調和過早發育,尤其是女性性早熟,將可能導致成年后生殖系統和乳腺腫瘤發病率明顯上升。
哪些補品是孕期不宜服用的
現在大家都只生一個孩子,都希望下一代能優生。有人認為吃補品總不會錯,于是孕期擅自進補,結果導致流產、難產、早產等情況屢見不鮮。
下列一些補品是孕期不宜服用的:
1、忌濫用人參孕后,月經停閉,孕婦處陰血偏虛,陽氣相對偏盛狀況。人參屬大補元氣之物,會使孕婦氣盛陰耗,氣有余則“推動”胎兒,使胎兒受損受危,不利安胎。
2、忌濫用補藥再好的補藥,也要經過人體代謝過程,增加肝腎負擔,還有一定副作用,會對孕婦及胎兒產生程度不一的影響。有的孕婦用了大量蜂乳,導致嚴重腹瀉,最終流產。常服人參蜂王漿、洋參丸等,也會損傷孕婦和腹中胎兒。
3、忌熱性食品孕婦不能多吃熱性食品,如狗肉、羊肉、胡椒粉等。孕期進補,應遵循“宜涼忌熱”的原則,即使是水果,也應吃性味甘、涼之物,如西紅柿、生梨、桃子,少吃桂圓等。
孕期進補方法錯誤會直接導致準媽媽和胎兒的健康,因此孕婦對自己的飲食和起居一定要比孕前更加注意。
對(人體)所需要的營養成份進行補充的一種方法。(通過進食來補益身體)。
中醫進補
平補:指用甘平和緩的補益方藥治療體虛久病、病勢發展較慢者,是一種緩補法。
清補:清補是專指夏天的補養,它指選用具有一定驅暑生津功效的飲食,以補充人體的消耗。
峻補:用強力補益藥治療氣血大虛或陰陽暴脫的方法。因極度虛弱和危重證候時非大劑峻猛補藥不足以挽救垂危,故此命名。
季節進補
春天來了,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春季進行進補,而要提醒大家春季進補宜得法。
第一,應根據乍暖還寒,人體陽氣上升的特點,以清補、柔補、平補為原則,根據自身虛弱情況,辨證選用助正氣或補元氣的滋補品。
第二,應把藥補與食補結合起來,以補中益。通常情況下,可選用黨參、黃芪、紅棗、淮山藥、首烏等,單味加瘦肉同燉食;體虛疲乏、氣短懶言等,可用黨參、黃芪各20克,雞肉250克,紅棗5枚,生姜3片,加水適量,燉熟,加鹽調味,飲湯吃肉,3~5天吃一次,具有健脾胃、益氣血、滋養強壯之效。食物方面,雞蛋、牛奶、豆漿等可經常食用,以作調補之品,蜂蜜也是平性的滋補佳品,適量久服,也有較好的補虛損、強身益壽之效。同時,還應多吃些新鮮果蔬、冬菇、雞肝、鯽魚等含維生素的食物,以補充人體維生素的需求。
第三,每日嚼服枸杞6克,或用開水泡飲,可養肝明目,對預防眩暈目疾和保護肝臟有益。當然了春季進補是一件好事,但是不要補過頭了,而且不要偏信亂信,以免給投機倒把分子一可乘之機,落入騙局被無情的欺騙。
體質進補
選擇秋冬進補,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質,針對體質進補,才能補到點子上。例如同樣是吃阿膠,脾胃不好的人要慎吃,而有的人會覺得偏熱,有的人卻覺得偏涼就是這個道理。
建議對于想健身長壽者來說,除了食補,還應注意適當運動鍛煉、飲食調理等等,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;對于體虛者,進補要兼顧氣血陰陽,一味偏補則反而引發疾病。因此,進補最好在醫師指導下進行。一般來說,女人滋陰、中年人健脾胃。
對于身體虛弱,脾胃消化不良者,首先要恢復脾胃的功能。進補不要過于滋膩厚味,應以易于消化為準則。
進補三大禁忌
進補不能盲目
不少市民對養生的認識可能存在一些誤區。比如隨意進補膏方、阿膠等保健品,或者盲目補腎,專吃冬蟲夏草等名貴藥材。之所以會有這些誤區,原因在于市民不了解醫學的基本原理,不了解自身狀況,也不了解藥物的藥效、毒性等。
人營養過剩的比較多,真正需要進補的并不多,加上是藥三分毒,市民在冬季養生時,一定要掌握一些中醫學基本知識,辨清自己的身體癥狀,然后對癥選擇進補及養生方式。
進補先分癥狀
按照中醫學的陰陽學說,人生病時有寒證、熱證、實證、虛證等多種癥狀。其中寒證、熱證不需要進補,虛證需要進補,實證不能補。即便是需要進補的虛證,也分陽虛和陰虛兩種,進補的方法也不一樣。
陰虛體質外在表現為消瘦、面色潮紅、口燥咽干、心中時煩、手足心熱、不耐春夏、舌紅少苔、少眠,在養生上要注意保陰潛陽,多吃清淡食物,遠離肥膩食物;陽虛體質外在表現為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,怕冷,四肢倦怠,小便清長,舌淡胖,可以通過食用羊肉、狗肉、鹿肉、韭菜等食物來調理。
補腎也要分型
補腎要分清自己需要的是補腎陰還是補腎陽,或者是陰陽互補。如果是補腎陰,可以選擇玉竹、石斛、肉蓯蓉、山茱萸、枸杞等藥物;補腎陽可以選擇鹿茸、肉桂、附子、肉蓯蓉等藥物。陰陽互補最好是用龜鹿二仙膠。
最后,他提醒市民不要迷信名貴藥材,因為藥分寒涼溫熱四氣和甘酸辛咸苦五味,分別對應不同的體質和病癥,不能隨便食用。比如冬蟲夏草,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和兒童、孕婦、感冒發燒及腦出血的人就不能用;阿膠可以補血止血,滋陰潤燥,但它有礙消化,有讓人不思飲食、脾胃虛弱、腹脹便溏的副作用。
不少市民選購一些中藥材煎服、泡茶、浸酒或研粉來補益身體。中藥質檢部門由此提醒消費者,街頭無證藥販兜售的中藥材有的是以假充真的偽品,當心上當受騙。
冬季進補注意禁忌
一、忌盲目食狗肉
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,在嚴冬季節,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。但不宜盲目食狗肉,以免食用狂犬肉,染上狂犬病。吃狗肉后不要喝茶,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,會生成一種物質。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,可使腸蠕動減弱,大便里的水分減少。因此,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,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。
二、忌虛實不分
中醫的治療原則是“虛者補之”。虛則補,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,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,是否適合自己。專家認為,進補主要作用是“補虛益損”,而虛又分氣虛、血虛、陰虛和陽虛四種,各有各不同的補法。
1、是氣虛癥,常見癥候有精神倦怠、語聲低微、易出虛汗、舌淡苔白、脈虛無力等。氣虛當益氣,此癥可選用人參蜂王漿、補中益氣丸、西洋參、黃芪、黨參、山藥等。
2、是血虛癥,常見癥候有面色萎黃、唇甲蒼白、頭暈心悸、健忘失眠、手足發麻、舌質淡、脈細無力等。血虛當補血,此癥可選用補血露、十全大補丸、歸脾丸、當歸、阿膠、龍眼肉等。
3、是陰虛癥,常見癥候潮熱盜汗、五心灼熱、口燥咽干、干咳少痰、眼目干澀、舌紅少苔等。陰虛當滋陰,此癥可選用大補陰丸、參杞蜂王漿、六味地黃丸、銀耳、鱉甲、麥冬、沙參、黑芝麻等藥物。
4、是陽虛癥,常見癥候有面色皚白、四肢不溫、陽痿早泄、納少便溏、舌淡嫩、脈微細等。陽虛當壯陽,此癥??蛇x用金匱腎氣丸、鹿茸口服液、龜齡膏、鹿茸、紫河車、蛤蚧、冬蟲夏草、杜仲等藥物。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,如脾胃虛弱、胃納呆滯、胸脘滿悶者,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,如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、神曲、谷芽之類,以健脾助運。
另外,若患者有表邪(如感冒)在身,一般宜先清后補,以免助邪或留邪為害。